魏忠贤掌权的时候,为什么明朝的军队能追着皇太极的部落打?历史百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,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。
魏忠贤掌权是在天启年间,但也不是天启皇帝刚上台的时候他就掌握了大权,准确来说是在天启四年也就是公元1624年开始掌权,直到天启七年明熹宗逝世。
PS:在天启前期,朝政大权基本为东林党所把持,一时间朝廷的各个要害部门基本都是东林党人。后来熹宗也是看到东林党的势力太大,才搬出了魏忠贤来制衡东林党,魏忠贤这才逐步掌握了朝政大权。当然,魏忠贤能掌权完全是背后有熹宗在支持,失去了皇帝的支持魏忠贤也就什么都不是了。
在天启年间,与关外后金的对抗主要分为四个时期:
第一个时期是熊廷弼第一次出任辽东经略时期,这个时期明军刚在1619年的萨尔浒大战遭遇惨败,万历皇帝便启用了熊廷弼担任辽东经略。熊廷弼第一次担任辽东经略时期的策略以防守反击为主,即先巩固辽东地区的边防,积蓄力量,然后再慢慢蚕食后金的地盘。对于熊廷弼稳扎稳打的策略,努尔哈赤也毫无办法,曾经与熊廷弼有过交手,基本以失败告终。如果熊廷弼的策略能顺利执行下去,后金的灭亡也只是时间问题。而在熊廷弼经营辽东期间,朝中也是弹劾不断,万历在位的时候还能信任熊廷弼,但到了天启继位的时候,朝政为东林党把持,熊廷弼也最终被弹劾罢官。
第二个时期是袁应泰经略时期。熊廷弼被弹劾罢官后,袁应泰接替了他的位置,成为了辽东地区的最高军事行政长官。虽然说袁应泰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官员,但打仗就确实太过于外行了。他到任后没多久,努尔哈赤就发动了辽沈战役,占领了几乎整个辽东地区,袁应泰也在辽阳战役中战死。从袁应泰上任到战死,只有短短的7个月时间。
第三个时期是熊廷弼第二次经略辽东时期。袁应泰战死后,明廷才意识到熊廷弼的重要性,便重新启用了熊廷弼经略辽东。只是熊廷弼第二次经略辽东时期,表面上他是辽东经略,实际上他的权力基本被东林党人架空,辽东地区军队的主力都掌握在了辽东巡抚王化贞的手中。而王化贞在军事上是个十足的白痴,如熊廷弼要他集中兵力防守广宁,他却把兵力分散在了各处堡垒;熊廷弼要他先稳固防线再慢慢反击,他却要主动进攻后金军,与后金军打野战;熊廷弼要他加强侦查,排除奸细,王化贞的身边竟然到处都是努尔哈赤的奸细,在广宁之战中辽东首府广宁城直接被这些奸细卖给了努尔哈赤。在王化贞的骚操作下,明军在1622年初的广宁之战中再次惨败,整个辽东地区基本为后金所占据。
第四个时期是袁崇焕时期。广宁之战惨败后,明廷本想放弃关外,全力防守山海关。后来在孙承宗、袁崇焕等人的坚持下,重新经营了关宁防线,这才挡住了后金进攻的步伐。当然,明廷能重拾关宁防线,很大程度上在于努尔哈赤当时攻占的领土太多,一时间还消化不过来,并没有组织力量进攻关内。
在孙承宗、袁崇焕等人的努力下,从山海关到宁远一带的防线被建立了起来,按照袁崇焕的想法,明军可以依托关宁防线的堡垒,逐步向前发展,并蚕食后金的地盘,这样一来关外的局势就有了回转的可能。在此期间发生的宁远城之战和宁锦大战,都以明军的胜利而告终,这一时期明军处于优势。
魏忠贤掌权主要就在这一时期,也就是袁崇焕时期。
其实无论是魏忠贤也好还是东林党人也好,如果只看政治立场的话都算不上正义。天启朝前期东林党人将整个朝廷变成了自己的天下,只要不是东林党的人,就会遭到他们的打压,后来魏忠贤势力的骨干分子如崔呈秀、阮大铖等人都是因为遭到了东林党人的打压而投靠了魏忠贤。就魏忠贤本人来说,他没读过书,也没有任何的政治经验,能够在政治上玩的得心应手,也完全是靠了手下一帮人的各种策划。
天启五年,公元1625年,眼看魏忠贤的势力逐步做大,东林党的著名写手杨涟便一下子列举了24条罪状弹劾魏忠贤,不过这份弹劾天启皇帝并不支持,后果也可想而知,最终东林党的几位大佬:高攀龙被迫害致死,吏部尚书赵南星被流放,杨涟、左光斗等人被捕入狱折磨致死,魏忠贤一时权倾朝野。
在针对后金的战略上,阉党并不支持修筑关宁防线,而积极倡导修筑关宁防线的孙承宗则是个不折不扣的东林党人。在魏忠贤得势的情况下,孙承宗最终被排挤回了老家。孙承宗罢官后,阉党的高第接替了他的位置,担任蓟辽经略。高第刚上台就放弃了关宁防线,打算将关外的全部兵马和百姓撤回关内,在袁崇焕的坚持下,才留了少量兵马让袁崇焕防守宁远城。
公元1626年,努尔哈赤率后金主力在宁远与袁崇焕大战了三天,以惨败收场,努尔哈赤本人也在此战中被炮火击伤,8个月后在沈阳逝世。之后皇太极继承了努尔哈赤的汗位,并在第二年也就是1627年5月发动了宁锦大战,在这一战中袁崇焕再次发力,一举击败了皇太极,获得了宁锦大战的胜利。
其实我们纵观整个明末时期明军对战后金军主力的战役,只有袁崇焕创造过胜利的记录,也就是在袁崇焕时期,明军才获得了对后金军的优势,可以追着皇太极打。那么袁崇焕属于阉党还是东林党呢?有人说他属于阉党,因为袁崇焕曾为魏忠贤建过生祠,但实际上当时巴结魏忠贤的人非常多,还包括了许多文人士大夫,如五虎、十孩儿、四十孙等,其中就充斥着大量的文人,甚至是东林党人,奉承魏忠贤已然成为了当时的社会风气。如果袁崇焕不巴结一下魏忠贤,恐怕他早就被排挤回家了,哪有统兵作战的机会?
在袁崇焕获得宁锦大战的胜利后,他的功劳几乎全被阉党抢走,没有得到多少封赏,一气之下就辞官回了家。如果袁崇焕是阉党的人,不要说立了这么大的功劳,即便是没有什么功劳也早就升上去了。
无论是阉党也好还是东林党也好,站在政治立场上这些人也只是搞政治斗争的,他们的争斗对于战局来说不仅毫无帮助,还能起到反作用。如果不是东林党人的弹劾,熊廷弼也不至于会被下狱,当然最后给熊廷弼补刀导致熊廷弼被杀的是魏忠贤,熊廷弼完全是被东林党和魏忠贤共同害死的。在阉党高第的主持下,关宁防线也一度放弃,要不是袁崇焕等人的坚持,清军入关的日期恐怕就要提前了。也正是因为阉党的把持朝政,大量的优秀将领得不到重用甚至遭到打压,就连功勋卓著的袁崇焕也遭到了他们的排挤愤而辞职。
所以魏忠贤时期明军能追着皇太极打,能取得对后金的优势,完全在于袁崇焕、祖大寿、赵率教这些冲杀在一线的作战将领,完全在于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,至于魏忠贤的阉党和道德自居的东林党,还是闪一边去吧。
免责声明:www.yesbaike.com只负责收集整本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
【相关文章】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33668.html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